吴福海晚年时,曾任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、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陈修良劝说她的留苏同学:老吴,你是党内传奇人物,这些经历你应该多写写。老同学却依然谦逊有加:“我们周围牺牲了多少同志,我的经历不值得写。”
吴福海去东北时,儿子吴光伟才四岁。吴福海之孙吴元浩说起80多年前的一幕幕往事,情不自禁地用手指轻叩桌面,嗓音也顿然提升:“这就叫家国情怀!”
当时,小光伟的母亲为维持生计,不得不去日本纱厂打工,有时也靠小叔子吴迪飞接济。1942年,14岁的吴光伟被上海地下党带到根据地,进入苏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,同年成为吴家的第三代中共党员。
上海解放后,吴光伟转业到上海市公安局从事政保工作。吴元浩9岁那年,父亲吴光伟被派到西藏工作,十多年后才返沪。

祖辈的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。吴元浩17岁被分配到崇明长江农场,后担任连队副指导员兼团支部书记。翌年,吴家的党员发展到了第四代。
上海市检察院恢复重建后,吴元浩被调到市检察院,从书记员做起,干到二级高级检察官、副编审,并撰写了不少对司法实践进行探讨的理论文章。1993年,这位不满40岁的市检察院政策法律研究室副主任,在组织安排下创办了《检察风云》杂志。他任副社长兼总编辑23年,杂志社被评为上海出版行业先进单位,《检察风云》也是当时全国法制期刊发行量最大的半月刊,多次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荣誉。2018年11月,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他“检察荣誉章”和证书。
上海解放70周年前夕,吴元浩与上海市政协文史委的委员们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。看到祖父带领新四军小分队在茅山等地抗日活动的有关记载,他十分激动。
吴元浩的祖母、母亲、姨夫、姨妈、姑姑、姑父等也都是较早从事革命的离休干部。大姑妈曾是东海舰队文工团评弹演员;小姑妈吴竞是国家一级演员、原上海市政协委员,在演艺界也有很好的口碑。
吴元浩的儿子吴振强大学毕业后留在德国工作,振强选择的是当时国内空缺的计算机金融管理专业。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就读期间,他曾递交过入党报告。未来,他会不会为吴家再添一道鲜艳夺目的色彩呢?
近一个世纪间,吴家四代都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感情。时代在变,红色传统却在吴家代代相传。吴家四代二十多位党员以自己的经历,生动再现了浓缩的百年建党史。